鞋业erp帮助企业管理
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,也有的企业上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,比不上还糟,这是怎么回事?
问题需要细化
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:不上ERP是等死,上ERP是找死。
ERP若这么可怕,横竖都是个死,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呢?
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而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;也真的有不少企业用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,比不上ERP还糟。这是怎么回事?
有不少专家强调“企业管理不好,故要用ERP来帮忙!”但另外也有专家呼吁“管理不好是上不了ERP的!”这两个矛盾的主张,到底哪一个才对?
不好说,说不清楚?
其实,这是犯了太过粗略而不细化的毛病,因而其结论的科学性太低!
赫胥黎(Aldous Huxley)先生说:“把不好说的说出来,是文学;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,是科学”。
想要提高科学性,就下细化的功夫,因为细化是一个让我们“增进理解,增强把握”的手段。
早期我们的老祖宗说元素有五个:金木水火土。现代科学则分出了一百多个元素,因而更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了物质的特性。
有人说“人能生小孩”,另有人说“不行”!其实,他们讲的都对,也都不完整。能生小孩的是女人,不能生的是男人。细化后,就容易沟通与掌握了。
想要把握企业的管理需求,管理者要有哪些细化后的理解呢?我认为关键的内容是:经营(战略)、管理(战术)、机会三者的综合效应,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。
(1) 细化企业的“经营”和“管理”的不同本质,了解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,才不会“为了管理而管理”,因为离开了经营需求,管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。例如,一个品牌公司若在经营上采取外包供应的策略,则生产活动及其管理都取消了,没有作用与意义了。
(2) 细化管理活动为“决策”与“交易处理”两大部分,掌握其内容的不同本质,才能进而理解优化管理的方法,不会混为一团而纠葛不清。
(3) 细化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不同本质,了解信息化为管理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,才不会“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”,因为离开了管理需求,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。
本章先说明前两者细化的内容,来说明企业的管理需求。
经营与管理的细化
一个企业的赚钱能力,依据多数研究的看法,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:经营、管理、运气。
经营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,而表现为企业选取的目标市场,提供的产品与服务,也因而决定了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。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略。
管理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执行经营战略的活动,主要包括了人员能力、管理模式和工作系统三个层面。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术。
经营(战略)、管理(战术)和运气三者的综合效应,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。三者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呢?不同的专家各有其观察与意见,大体来说可用三个1/3来表示,即各占约三分之一。其中,运气因素是不能由我们主观把握的,它涉及的变量太多,还没能研究清楚,因而许多人就用“命”来看待它。
经营和管理这两个因素的科学性,则随着对企业管理持续研究的成果而愈来愈高。科学性是指“可预测性”,就如手握一只笔,放手则笔会往下掉而不会往上飞一样,是我们可以预测的。因而,研究经营与管理的效用就愈来愈大,非常值得做。
更重要的是:经营与管理的竞争性是与同业比较而得来的。有的企业赚钱,以为自己内部的管理也做得不错,其实可能是竞争者太差。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做得很好,但却不能赚钱,可能是因为经营生态转变了,因而做经营的转型。
经营活动主要对外,而管理活动则强调对内,这二者的本质是极不相同的。近来的管理研究让我们知道:企业成功之后会“熄火”,想要东山再起就势必转型,但转型的成功率却低得吓人。高层主管对此要有非常透彻的领悟。
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要比经营活动高多了,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,它也是ERP项目专注的焦点。
竞争的基础在演变
经营环境在不断地改变,使竞争规则也跟着改变。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描述这个现象。
(1) 敌无我有:这是佳的竞争状况,因为根本就没有竞争者,是独门生意,可以自由定价。这是数量的竞争。
(2) 敌有我优:如果竞争者也会做,也有量产的技术了,但我做的质量比较好,就能胜出。这是质量的竞争。
(3) 敌优我廉:如果竞争者的质量也很好,那么我要卖得比较便宜,才能赢他。这是成本的竞争。
(4) 敌廉我走:如果竞争者卖的也很便宜,那么,这个生意就没有什么赚头了,我就该走了,不玩了。
数年前讲“敌廉我走”并没有错,但如今新的竞争条件却显现为“敌廉我快”,只要供应的速度比竞争者快,还是可以获胜。为什么呢?
一个品牌公司,面对他的销售渠道,要维持数量的库存来支撑销售的需求。如果供应的提前期能减少一半的时间,整个库存不就可以对应地减少一半吗?这是多大的节省?尤其对像衣饰、鞋子等有流行时尚考虑的行业来说,库存的减少更是重要。无怪乎像鞋业这种被称为传统行业的企业,现在也在进行信息化与精益生产,因为交货的速度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“接单条件”了。
电子业早就经历了速度的大革命。1995年知名电脑公司对其OEM供货商提出了955的要求,955是什么?95%的订单要在5天内出货!
2004年,中国台湾的神达公司在他们出版的《维它命计划》中宣称已经做到982,即98%的订单都是在2天内出货的。机械行业也开始感受到出货提前期不断被要求减缩的巨大压力。这些事实都在表明:速度已经成为新的竞争条件!
十多年前北美的企业就曾发出警告:以往大吃小,今后快打慢!因此,如今的经营需求是在数量、质量、成本这三大要求之外,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:速度!